2023年8月7日,台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揭牌,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一肩扛下碳交所董事長重任,致力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宣導服務。林修銘表示,全球淨零目標下,2022年國發會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2023年初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促使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於北高兩地設立辦公處,協助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並與產業成長發展取得平衡,共同落實國家政策。

迎戰碳費,鼓勵企業低碳研發、促減碳技術聚落

碳交所有三項重要任務。一、國內碳權交易部分,因應2025年即將開徵的碳費,未來「排碳有價」鼓勵企業投入低碳研發。二、國外碳權交易部分,台灣企業必須因應全球供應鏈碳中和目標,加速減碳生產,提升國際競爭力。三、促成企業減碳生產技術的聚落形成,持續升級淨零解方。

面對碳權交易國際級的新挑戰,培育綠領人才是關鍵。「碳交所有很大的工作業務是培育人才,包括專業課程、認證課程、以及通識課程,與北中南的國際機構或學術單位合作。」林修銘表示,「通識課程」以碳盤查、碳中和、碳定價、減碳法規等基礎知識為主;「專業課程」則針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等國外法規的稅制研究,以及對接國內相關法規,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是深度必修;「認證課程」則包括溫室氣體盤查的認證,「為培育具國際公信力的人才,碳交所與BSI 英國標準協會合作『碳權人才培訓學程 - 國際認證系列課程』,完整涵蓋溫室氣體盤查、減量到碳中和路徑,並結合相關主管機關法規、政策解析課程,提供最扎實與合規的碳管理培育課程。」

「企業的價值,不僅在財務表現,更包含對改善社會與環境的投入,方能展現經營管理的真實力。」林修銘認為,全球關注ESG績效,尤其體現在國際供應鏈對上下游廠商的衡量標準,為確保從生產到終端使用者的減碳歷程,要求企業量化數據、定期揭露ESG永續報告書。「證交所協助企業將ESG植入DNA,以『ESG InfoHub』提供ESG資料庫、公司治理評鑑、法規、碳盤查等,建立資本市場ESG生態系,與國際接軌。」透過生態系驅動企業永續發展意識,發揮產業影響力,達到經濟與環境平衡共榮之道。

ESG資訊平台,跨產業公司評量永續作為

「ESG必須Top-down,由董事會帶頭,才能透過公司政策,由上而下啟動全體參與。」林修銘點出,證交所甫推出的ESG資訊平台「ESG InfoHub」,讓投資人或企業更容易查詢產業、個別上市公司的相關ESG資訊,以此衡量企業ESG績效表現,並作為持續改善ESG的參考依據。同時,ESG資料庫也提供上市公司「ESG儀表板」功能,使用者可依據年份、產業別來比較上市公司的ESG數據,不僅包括個別公司在ESG方面的數據,也能跨產業、跨公司進行比較,且可以針對E、S和G各面向資訊進行查詢及比較。這項服務,將協助投資人和企業更容易了解和使用ESG資訊,作為ESG投資及永續轉型的參考。

「資本市場就像國家的心臟,輸血給大腦與全身,方能運作生命。」綜觀經濟面,林修銘也提出對台灣資本市場的現況分析。2023年以來,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漲幅亮眼,截至11月22日上漲22.44%,在亞洲主要股市排名第二,本益比健康且合理。產業分布現況,近年來資本市場中電子業市值占上市總市值約6成;半導體的部分,半導體市值占上市總市值約4成。「整體來說,台灣資本市場狀態良好,唯有產業分布太集中,如何創造產業多元化、新興市場更多發展空間,是台灣的挑戰也是機會。」他點出「數位雲端」、「生技產業」、「綠能環保」、「運動休閒」、「居家生活」將是新興產業多元蓬勃的發展方向,也是企業轉型、提高附加價值的命題。

林修銘認為,在貿易戰、高通膨時代,2023年台灣股市仍吸引外資加碼,展現資本市場的高度韌性,對於2024年景氣寄予厚望。在科技大廠紛紛投資新經濟、生技等產業作為未來「小金雞」,證交所增設「創新板」亦是鼓勵擁有關鍵核心技術與創新能力的新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加速新創接軌資本市場,為國家「5+2產業創新計畫」在產業人才、投資者、企業升級挹注活水,為台灣開展與全球競合的新機會。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林修銘